節自 http://no2.clie.ws/bbs/blog/antma/
1. 銳利化柔和的主題 總量 150%、強度 1 臨界值 10 適用於較柔和的主題(如:花朵、小狗、人物、彩虹等)
2. 銳利化肖像照 總量 75%、強度 2 臨界值 3 如:半身照
3. 中庸銳利化 總量 225%、強度 0.5 臨界值 0 適用於產品照、居家內外照片、風景照
4. 最大銳利化 總量 65%、強度 4 臨界值 3 照片明顯失焦、需要強烈的銳利化來迫使焦距正確時照片中有許多清晰的邊緣(如:建築物、鋼板、汽車、機器等)
5. 多功能銳利化 總量 85%、強度 1 臨界值 4 是最常用的參數值,此設定精緻到第一次套用時,效果不如預期,還可以重複套用一次,不會使照片顯得過於僵硬
6.銳利化網頁用圖像 總量 400%、強度 0.3 臨界值 0 將 300ppi 降為 72ppi 上傳網站,通常會變得模糊又朦朧。若效果過強可將「總量」降為 200%
=====================================
我本身大概在PS都是用 85 1 4,或在resample選項使用Bicubic(環迴增值法)縮圖演算法
不過我還是覺得Flickr縮得最漂亮,但我本身沒在用Flickr,怎麼辦呢?
http://www.picnik.com/
這間公司的線上圖像編輯,他的Sharpen功能就是Flickr的縮圖演算法!Free!
2015-02-03
婚禮拍攝注意事項
引自http://blog.xuite.net/kevin.0224/Photography/16705831
1.事前準備
A.一定要用高容量充電電池,掛上第五電池盒(至少兩組十顆)
B.前一晚確定閃燈和電池都重新充電,不管有沒有滿格。
C.確定你有多張高容量記憶卡。
D.一定要有廣焦段變焦鏡,定焦很難用。
1.事前準備
A.一定要用高容量充電電池,掛上第五電池盒(至少兩組十顆)
B.前一晚確定閃燈和電池都重新充電,不管有沒有滿格。
C.確定你有多張高容量記憶卡。
D.一定要有廣焦段變焦鏡,定焦很難用。
2015-02-02
老鏡Meyer Oreston 50/1.8 斑馬 入手
本來是要找CZJ pancolar 50/1.8,不過此鏡目前被炒得太高,且又是陰天鏡、會「見光死」,
因此本想改找顆pentacon auto MC 50/1.8就好了,但…又覺得此鏡太俗,
所以又改入手了Meyer Oreston 50/1.8 斑馬....希望不是敗家的開始。
(Meyer Oreston 50/1.8 斑馬可視作meyer鏡頭高級用料版本,
pentacon auto MC 50/1.8為後期meyer被併購後的cost-down版本)
此鏡據說拍起來非常的有「詩情畫意」,高低光反差層次表現皆不俗,
希望我別因此「中毒」才好。
東德第二把交椅:Meyer/Pentacon
節自:http://www.sonydslr.com.tw/alpha/viewtopic.php?f=10&t=27933
================================
東德蔡司介紹完,輪到東德第二把交椅,Meyer/Pentacon 了。
Meyer 是東德僅次於蔡司的光學大廠,由做電影鏡出名的Hugo Meyer先生創立。在二次大戰後被Pentacon收購,Pentacon的鏡頭則沿用Meyer的結構。
Meyer的歷史就不多說了,網路上一堆,還是寫實用的資料吧。
Meyer 鏡頭大略上可以分為4個時代:白銀時代、斑馬時代、寶塔時代、Pentacon時代。
白銀時代的鏡頭通體銀白色,鏡片跟蔡司一樣沒有鍍膜,或只有一層鍍膜,反光也是藍色。這個時代的鏡頭全為無段光圈,玻璃退火工藝略遜於蔡司。大部分鏡頭高光細節優秀,可以輕鬆拍出高調照片。
================================
東德蔡司介紹完,輪到東德第二把交椅,Meyer/Pentacon 了。
Meyer 是東德僅次於蔡司的光學大廠,由做電影鏡出名的Hugo Meyer先生創立。在二次大戰後被Pentacon收購,Pentacon的鏡頭則沿用Meyer的結構。
Meyer的歷史就不多說了,網路上一堆,還是寫實用的資料吧。
Meyer 鏡頭大略上可以分為4個時代:白銀時代、斑馬時代、寶塔時代、Pentacon時代。
白銀時代的鏡頭通體銀白色,鏡片跟蔡司一樣沒有鍍膜,或只有一層鍍膜,反光也是藍色。這個時代的鏡頭全為無段光圈,玻璃退火工藝略遜於蔡司。大部分鏡頭高光細節優秀,可以輕鬆拍出高調照片。
老鏡用語
東蔡:Carl Zeiss Jena,東德蔡司的縮寫,也叫CZJ。
西蔡:Carl Zeiss Oberkochen,西德蔡司的縮寫,在 M42 的鏡頭群中,西蔡通常代表收購福輪達後所出的蔡福。
西施:西德御三家Schneider、Steinheil、Schacht的統稱,因為三個都是S開頭。
大姑媽:日本旭光學的Takumar鏡頭,旭光學就是現在的Pentax。
媽咪呀:Mamiya Sekor。
奶頭:西德Schneider Kreuznach光學廠,通常叫施耐德,或信乃達。
海爾:西德Steinheil光學廠。
蘿莉:Rollei,又稱祿萊。
愛斬人:法國Angenieux,又稱愛展能。
老福:1974年前,德國生產的福倫達鏡頭,也稱原福。
新福:1974福倫達賣給Rollei後,在新加坡生產的鏡頭。
日福:2000年福倫達與Cosina合作後生產的鏡頭。
山寨蔡:蘇俄抄襲蔡司的眾多鏡頭總稱。
真水無香:Schneider的別稱,主要指其高解析度、階調細膩、色彩真實的成像風格。
西蔡:Carl Zeiss Oberkochen,西德蔡司的縮寫,在 M42 的鏡頭群中,西蔡通常代表收購福輪達後所出的蔡福。
西施:西德御三家Schneider、Steinheil、Schacht的統稱,因為三個都是S開頭。
大姑媽:日本旭光學的Takumar鏡頭,旭光學就是現在的Pentax。
媽咪呀:Mamiya Sekor。
奶頭:西德Schneider Kreuznach光學廠,通常叫施耐德,或信乃達。
海爾:西德Steinheil光學廠。
蘿莉:Rollei,又稱祿萊。
愛斬人:法國Angenieux,又稱愛展能。
老福:1974年前,德國生產的福倫達鏡頭,也稱原福。
新福:1974福倫達賣給Rollei後,在新加坡生產的鏡頭。
日福:2000年福倫達與Cosina合作後生產的鏡頭。
山寨蔡:蘇俄抄襲蔡司的眾多鏡頭總稱。
真水無香:Schneider的別稱,主要指其高解析度、階調細膩、色彩真實的成像風格。
M42老鏡 & EOS轉接環
大約70年代,流行著M42通用卡口的相機,
那時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好鏡頭,
定焦鏡一顆幾千元,拍起來不輸現在幾萬元新鏡,
(話說現在的LEICA跟蔡頭新鏡怎麼都那麼貴??)
那時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好鏡頭,
定焦鏡一顆幾千元,拍起來不輸現在幾萬元新鏡,
(話說現在的LEICA跟蔡頭新鏡怎麼都那麼貴??)
東德蔡司Carl Zeiss Jena:白銀時代、斑馬時代,黑鐵時代
節自:http://www.sonydslr.com.tw/alpha/viewtopic.php?f=10&t=27933
================================
介紹鏡頭第一篇,當然要以大家熱愛的蔡司來開頭。東德蔡司的歷史,網路上隨便找就一大堆,小弟就不多寫了,來些網路上比較少見的資料吧。
東德蔡司Carl Zeiss Jena基本上可以分為3個時代:白銀時代、斑馬時代,黑鐵時代。
白銀時代的鏡頭通體銀白色,鏡片沒有鍍膜,或只有一層鍍膜,反光為藍色,俗稱「藍眼睛」。這個時代的鏡頭全為無段光圈,以玻璃鍛冶的退火工藝取勝,不過請盡量選購編號400萬以內的鏡頭,玻璃品質更好。而手感方面,因為年代久遠,通常很多毛病。另外,由於配方的問題,鏡片變質的情況很常見,還會有氣泡。
================================
介紹鏡頭第一篇,當然要以大家熱愛的蔡司來開頭。東德蔡司的歷史,網路上隨便找就一大堆,小弟就不多寫了,來些網路上比較少見的資料吧。
東德蔡司Carl Zeiss Jena基本上可以分為3個時代:白銀時代、斑馬時代,黑鐵時代。
白銀時代的鏡頭通體銀白色,鏡片沒有鍍膜,或只有一層鍍膜,反光為藍色,俗稱「藍眼睛」。這個時代的鏡頭全為無段光圈,以玻璃鍛冶的退火工藝取勝,不過請盡量選購編號400萬以內的鏡頭,玻璃品質更好。而手感方面,因為年代久遠,通常很多毛病。另外,由於配方的問題,鏡片變質的情況很常見,還會有氣泡。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