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2

M42老鏡 & EOS轉接環

大約70年代,流行著M42通用卡口的相機,

那時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好鏡頭,

定焦鏡一顆幾千元,拍起來不輸現在幾萬元新鏡,

(話說現在的LEICA跟蔡頭新鏡怎麼都那麼貴??)

尤其Carl Zeiss的定焦老鏡真叫我流口水…雖我不玩正片,

但老鏡在數位機上拍出來也另有味道,尤其是大家喜歡的蔡味跟漩渦式散景、奶味。

先找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50mm f1.8這顆C/P值絕佳老鏡下手吧!
(幾年前才2500~3500,現在有人賣5000~6500?看來比買股票還好賺…)



不過上面那顆掛CZJ的被炒過頭了,那麼這顆 Pentacon MC 50mm F1.8 也不會差很多啦,價格只有一半。


(Meyer版?我買不起…)

現在新的轉接環除了有合焦指示外,也可設定光圈焦段、調焦,

真的是越來越進步了…看來躺在防潮箱的300D可以早點出來曬太陽了 :)

只是老鏡要手動對焦,這對眼殘手殘的我,實在是一大考驗…

若鏡頭有M/A切換,就要買無擋版的轉接環,反之就要買有擋版的。

==================================
網路找到的M/A解釋:(不是自動對焦嘿…)

先解釋"預縮光圈測光",
測光應該知道吧?那我不解釋了

現代的電子鏡頭在按下快門之前,
他的光圈都是全開狀態,
不管當時你的光圈是設定多少,
光圈都不會同時收縮,

而你在機身所設定的光圈,
會透過電子接點傳回給機身,
測光表根據進光量還有此數據做設定快門的依據,
當你按下快門,
鏡頭會瞬間從全開狀態,收縮至你所設定的光圈大小,

但是M42這種古早鏡頭,
普遍都沒有電子接點,
鏡頭不會傳送數據給機身,
測光表是直接去測進入鏡頭的光線,
你必須將光圈縮到你要的大小,
因此當時的鏡頭你在調整光圈環的同時,
光圈會同時放大縮小,觀景窗也會同時變亮或變暗,
此時測光表便會得到正確的光圈快門組合,

但是m42鏡頭有兩種機構,

一種鏡頭有M/A模式切換,
這不是自動對焦,
這是自動縮光圈,

CZJ, Pentacon, Pentax鏡頭幾乎都是這種,
這種鏡頭的屁股通常有一根頂針,
切到A時大部分時候都是光圈全開,
讓你有明亮的觀景窗可以對焦,
半按快門啟動測光表時,
機身同時會有個東西會去頂那根頂針,
然後光圈就會縮到你設定的光圈,
同時測光得到光圈快門組合,
然後你就可以拍了,
但是不見得所有機身都支援A模式
用轉接環玩的完全不能用。

而切到M模式,
你調整光圈環,光圈會同時收縮或放大,
測光就要先縮到你要的光圈,給測光表正確的進光量,
設定好快門之後,
全開光圈對焦,然後縮回你要的光圈,
按快門,

第二種是比較簡單的機構,
也是大部分蘇聯鏡的做法,
通常會有三圈,
第一圈是讓你預設光圈直,第二圈是實際收縮光圈,第三圈是對焦,
基本上這種鏡頭跟第一種鏡頭的M模式用法一樣,
縮光圈測光→開光圈對焦→縮回去→按快門

但他多一圈的好處是,
你可以先用第一圈設定你想要的光圈,
轉第二圈收光圈時,你就只能在全開光圈與你要的光圈之間調整,
你全開光圈對好焦之後,不用抬頭去看光圈環,
可以直接收到你要的光圈直,

所以用MIR-1B這顆,
測光的步驟是,
假設你要F3.5的光圈,
設定第一圈到F3.5→全開光圈對焦→轉第二圈直到卡住為止→半按快門測光→設定快門值→按快門

===================
附記最近看到的怪現像:

1.拿500mm大炮拍面前不到二公尺的花圃 (是要拍花裡的蟲嗎?拿微距不是更好?)
2.見不得別人說自已的配備不好,別人配備好就說別人的頭不好。
3.修圖一定要用新版本的好 (阿修完是分的出來?技術好比較重要吧?)
4.自行發明腦殘公式,如:焦段/光圈>35 -->有散景(??)
5.過保二手公司貨可以賣的比水貨新品貴,理由:可以永久清CCD。(阿是能清幾次?)
6.把過期底片當寶。
7.霉女自拍照:50%以上的大眼膧片、嘟嘴、擠胸 (外星人地球版)
8.一天倒晚問NIKON拍景、CANON拍人是不是真的 (google懂嗎?google啦!)
9.玩相機、玩電腦、玩車、玩.....-->宅。玩女人->潮
10.賣CANON就像賣TOYOTA(買的人多=好?),賣NIKON就像賣HONDA(是在貴三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