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魔說」乃人為刻意將因果顛倒,故意與佛法相反而著作的經論用以落實愚民控人的思想。在大乘佛典中一部份乃繼承自上座部佛典,然而繼承後採取全面相反的謄寫方式並以背道的立論方式駁斥上座部佛典,故而「大乘非佛說」絕非空穴來風。
所謂繼承,如若採取延伸性的啟發則屬於良善的手段,即「譍品、山寨」,由此,產生立論上的文明進程是正面的。但是,繼承後如以全面相反的方式假作乃低等迷信致幻宗教的一貫手段,即「盜法」。「盜法」後積極地行銷佈局進而達到消滅原創者的思想,此即「魔說」。
「魔說」多由神怪小說家之手筆完成,然幕後資金及材料的支持者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及宗教家。
「一因一果」反對蘇格拉底的「因果法則」,依此訴諸「三世因果」的神秘主義便於落實控人主義。
「神通不敵業力」反對內觀、反對自證聖智,依此訴諸「業力」的神秘主義便於落實造神運動,鞏固荒誕地佛、菩薩等外力加持並可達到超越神通而進行「消業」之荒繆說法。
「四禪八定乃世間定」反對內觀、反對自證聖智,依此訴諸「智慧解說」,而「智慧解說」的具體方法則荒誕地取自六識的研究及妄想而加以鞏固。行者應知,佛家所謂「智慧解說」乃指「神通」後得;道家所謂「智慧解說」乃指「清靜」後得,然而,「神通」必從「清靜」而神變,故而佛家的修行思想高於道家。由於大乘佛典乃信仰用途,配以政權愚化教育百姓,故而最初並沒有任何的修行辦法,後期宗派蔓延,只能片斷地繼承他人思想卻無從鞏固中心思想,進而產生一連串因果顛倒的錯誤說法。
「慈悲思想的因果顛倒」反對「不淨觀」、顛倒「慈心業處」而產生的妄想主義。所謂「慈悲喜捨」應是觀「五蘊不淨,四大無常」轉化而生,外在配以行動支持實踐,然而大乘佛教的宗教家蠱惑以六識的妄想而加以鞏固,並倡導「一切皆空」。
「慈悲喜捨」的正確思想:慈:「色、眼」,觀死屍、腐敗,轉化入淨而得來的神通力謂之「慈」。悲:「聲、耳」,聽惡言、炸聲,轉化入淨而得來的神通力謂之「悲」。喜:「香、味」,嘗百苦、腐臭,轉化入淨而得來的神通力謂之「喜」。捨:「觸、法」,知五塵之無常,轉化入淨而得來的神通力謂之「捨」。
修行人如不按部就班的修習「慈悲喜捨」,則內觀時將無法應付突發情境(陰魔),必定走火入魔。「四無量」的因果顛倒注定修行失敗,從而讓妄想隱藏的更深,即以妄想伏住妄想的方式,但是經不起境界的考驗,一但臨命終逢「記憶符號」的流瀉時,記憶的釋放將讓一生所隱藏的妄想如火山大爆發,如非斷滅必為惡鬼所攝其「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