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修煉當下的力量 - 第一章 本體與開悟 (Being and Enlightenment)

在受制於生死輪回的各式各樣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個永恆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這個字來描述它,但是我叫它本體(Being)。本體這個名詞並沒有說明任何事情,"神"這個字其實也是。然而本體卻有一個優勢:它是一個開放的觀念。它沒有把那無限的、無形的,化約成一個有限的實體,你無法在心中勾勒出本體的形象,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宣稱他們獨家擁有它。它就是你全然的臨在,當你感覺到自己的臨在時,你就是在感受本體。所以從本體這個字的字面意思,到實際經驗到它本身之間,只有很小的一步距離。



本體不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存在於每種生命形式之中--它就是每種生命形式最深處那份無形且不可毀滅的本質。這意味著你現在就可以碰觸到本體,因為它就是你最深的自我、你的本性。但是千萬不要嘗試用你的頭腦去攫取它,也就是不要試著去瞭解它。

只有當頭腦靜止下來時,你才能認識本體。當你臨在、當你全神貫注于當下時,本體可以被感覺到,但它永遠無法用心智(mind)去理解。

而所謂開悟,就是重新覺知到本體,並且安住在"感受圓滿成就"(feeling-realization)的那種狀態。

開悟這兩個字聽起來就很"超凡入聖",但小我就是喜歡這套。然而,開悟不過就是一種感覺與本體合一的自然狀態,也就是與一個既不可測亦不可毀的事物的連結狀態。吊詭的是,這個事物基本上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偉大。開悟就是在你的名字和形相之外,找到自己的真實本性。

由於無法感知到這份連結,所以我們會產生與自己分裂、也與這整個世界分裂的幻覺。然後你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視自己為一個孤立的碎片。接著,恐懼油然而生,內在和外在的各種衝突也因而成為常態。

阻止我們體驗這個連結的最大障礙就是與心智的認同,因而造成強迫性的思考。無法停止思考是個可怕的折磨,但我們無法意識到這點,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在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沒完沒了的心智噪音阻止你找到那份與本體無法分離的內在定靜,也創造了由心智製造的虛假自我,投射出恐懼和苦難的陰影。

與心智認同會創造一個由觀念、標籤、形象、言語、批判和定義所組成的幽暗螢幕,阻礙你所有真正的人際關係。它擋在你和你自己之間、在你和你的朋友之間、在你和大自然之間,也擋在你和神之間。這個思維的螢幕創造了分裂的幻相--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是分離的。你因此忘卻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在肉體的表面和各自獨立的形相之下,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其實是一體的。

如果使用得當,心智是個超級好用的工具;但若使用不當,它會有強大的破壞力。更正確的說法是:其實不是你使用頭腦的方法錯誤,基本上你根本沒有使用它,是它在使用你。這就是一種病態。你認為你就是你的心智,這是一種錯覺。這個工具已經掌控了你。

這就好像是你被佔有了,你卻毫無所知,還把佔有你的實體當成你自己。

而初步的自由解脫,就是了解到你不是這個佔有你的實體--這個思考者。光是知道這件事就讓你有能力去觀察它,而在你開始觀察這個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啟動了意識的更高層次。

然後你就會瞭解:有一個智性的廣大領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極小的一個面向。你同時也瞭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這時,你就開始覺醒了。

撤離對心智的認同

好消息是,你可以從心智當中解脫。這是真正的自由,你現在就可以著手進行第一步。

盡可能經常傾聽腦袋裏的聲音,特別注意那些常常重複的思考模式,它們就像陳年錄音帶一樣喋喋不休地在你的腦海裏重複了好多年。

這就是我說的"觀察那個思考者",也就是去傾聽自己腦袋裏的聲音,做一個觀察的臨在。

當你聆聽那個聲音時,態度要不偏頗。也就是說,不要批判或責備你所聽到的。因為一旦批判或責備,就意味著那個同樣的聲音又從後門溜進來了。你很快會發現:那個聲音在那裏,而我在這裏聽著它、注視著它。這份對於"我在"的瞭解,就不是一個思想了,它是對你自身臨在的一種感知,是超越心智而生的。

所以,當你聆聽你的思想時,你不但覺察到了思想,也覺察到自己在觀察思想,一個新的意識向度就出現了。

第一章 本體與開悟(2)當你聆聽思想時,你會感覺到"有意識的臨在"--在思想之後或之下一個更深層的自我。這樣一來,你的思想就失去了掌控你的力量,而快速地減弱,因為你已不再經由認同你的心智,而賦予它能量了。這時,那種不由自主、強迫性的思考就開始步向終結。

當一個思想銷聲匿跡時,你會經歷到心智續流中的一個間斷--無念的間隙。起初,這個間隙可能很短,也許幾秒鐘而已,但是它們會逐漸變長。當這些間隙發生時,你會感到內在有某種定靜和平安。你開始感覺到你與本體合一的自然狀態,這種狀態通常會被心智遮蔽起來。

隨著不斷練習,定靜和平安的感受會加深。事實上,它的深度沒有盡頭。你也會感受到一種內在深處散發出來的微妙喜悅,那就是本體的喜悅。

在這個與內在連結的狀態中,你會比處於和心智認同的狀態時更加警覺、更加清醒。你是全然地臨在。而這個與內在的連結也提升了賦予你肉體生命的能量場的振動頻率。

當你更深地進入無念(這是東方人常用的說法)的範疇時,你會領悟到純粹意識的狀態。在那種狀態下,你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臨在和極大的喜悅,因此所有思考、情緒、身體,還有整個外在世界相對來說都不重要了。這不是一個自我(selfish)的境界,而是無我(selfless)的境界,它帶領你超越了你原先認為的自己(yourself)。那份臨在就是本質上的你,但又不可思議地比你偉大許多。

除了觀察思考者之外,把注意力導向當下也能在心智續流中創造一個間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識到當下時刻就可以了。

這是一件能讓人獲得極大滿足的事。利用這個方式,你把所有意識從心智活動中撤離,進而創造一個無念的間隙。在這個無念的間隙中,你高度警覺,並帶著覺知,但沒有在思考。這就是靜坐冥想的精髓。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找一個本身沒有什麼目的性的例行公事來做這個練習,然後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讓這件事本身變成一個目的。例如,每當你在家裏或公司上下樓梯的時候,仔細注意每個步伐、每個動作,甚至你的呼吸--全然地臨在。

或在洗手的時候,注意所有與這個動作有關的感官覺知:水的聲音和感覺、手的每個動作、肥皂的味道等等。

或者,當你上車、關上車門以後,停幾秒鐘,然後觀察你呼吸的流動,去覺察一種寧靜但強而有力的臨在感。

有一個標準可以用來確切衡量這個練習是否成功:你內在感覺平靜的程度。

在你邁向開悟的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學習不與你的心智認同。每當你在心智續流中創造一個間隙,你的意識之光就會成長茁壯一些。

有一天,當你逮到自己對著腦袋裏的聲音微笑,就像你對孩子的調皮言行微笑一般,那就意味著你不再那麼認真嚴肅地看待你心智的內容了,因為你的自我感已經不再依附於它。

開悟:超越思想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會基於個人和文化上的制約,而塑造一個自己是誰的心理形象(mental image)。我們可以稱這個虛假的自我為小我(ego),它由心智活動組成,而且只能經由不斷地思考而存活。小我這個名詞,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意義,但是當我使用這個詞的時候,指的是經由無意識地與心智認同而產生的虛假自我。

對小我來說,當下時刻幾乎不存在,只有過去和未來才是重要的--完全顛倒是非。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當心智處於小我模式時,功能完全失調。小我關心的始終是如何讓過去存活下來,因為如果沒有過去,那麼你是誰呢?它也不斷把自己投射到未來,以確保能繼續存活,並且在未來尋求某種形式的慰藉或滿足。它會說:"有一天,當這個、那個或其他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就會OK了、快樂了、平靜了。"

即使當小我看起來是關切當下的,它所關切的也不是眼前的當下,因為小我看待當下的方式完全錯誤--它是以過去的眼光來看的。或者,小我會將當下貶低為一個達到目標的手段,而它所謂的目標,卻永遠存在心智投射出的未來之中。觀察你的心智,然後你會看見這就是小我運作的方式。

當下時刻蘊含著解脫的關鍵,但只要你認為你是你的心智,就無法找到當下時刻。

開悟意味著超越思想。在開悟的狀態中,必要時你還是會用心智思考,但會比以前更專注、更有效率。你大部分是為了實際用途而使用心智,而且你擺脫了不由自主的內在對話,因而感受到內在的定靜。

當你真的需要使用心智,特別是必須找到一個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案時,你會在思想與定靜之間、心智與無念之間來回擺蕩,各停留幾分鐘。無念是有意識但無思想,這樣才會有創意思考,因為只有這樣,思想才會有真正的力量。如果只有思想,而不與更廣大的意識範疇連結在一塊兒,那麼這樣的思想很快會變得?瘠、病態、具破壞性。

情緒:身體對心智的反應

我在這裏使用"心智"這個詞的時候,指的不單是思想,還包含了你的情緒,以及所有無意識的心理-情緒反應模式。情緒在心智與身體交會之處升起,它是身體對心智的反應--或者可以說,它是心智在身體上的一個反映。

你愈是與思考、喜惡、批判和闡釋認同--也就是說,當你愈沒有以觀察者的意識臨在時--情緒能量的負荷就愈重,無論你有沒有覺察到。如果你無法感受自己的情緒,或是切斷了與情緒的連結,那麼你最終會在純粹肉體的層面上經歷到這些情緒,它們可能會變成生理問題或徵兆。

如果你很難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可以先試著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上,從內在感受你的身體。這也會將你和你的情緒連結在一起。

如果你真想瞭解你的心智,你的身體始終會提供真實的反映。所以,試著在身體內看著情緒,或是去感受它。如果情緒和思想之間有很明顯的分歧,那麼思想永遠是說謊的那一方,情緒則始終真實。這裏所謂的真實,指的並非你是誰的終極真相,而是你當時心智狀態的相對真實。

也許你尚未能將無意識的心智活動帶入覺知之中,而使它們變成思想,但它們始終都會在身體上反映成情緒,而你是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的。

用這種方式觀察情緒,基本上和我早先說的"傾聽或觀察一個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差別就是,思想在你的腦袋裏,情緒卻有一個很強的生理成分,所以主要是在身體上被感受到。只要能觀察到你的情緒,你就可以允許它存在,而不被它控制。你就不再是你的情緒了,你成了觀察者,觀察的臨在。

如果你這樣持續練習,內在所有的無意識都會被帶到意識之光中。

習慣性地自問:此刻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問題會指引你正確的方向。但是不要分析,只要觀察。要向內聚精會神,感受情緒的能量。

如果當時沒有情緒存在,就把注意力更深地帶入身體的內在能量場,那是進入本體的大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