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道經、佛經數量龐大,以何因緣

古時候字紙值錢,在拜浮圖的年代,佛經一本萬利。
中國的佛經、道經,乃是依於商人圖利而有之。伴隨歷代商品之不同,編造的經文有所不同。乃至明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既是值錢的佛經,我們也該看一看,一緣一會,也是難得見的。」
經文最早之所以值錢,推斷乃歐洲人無意中發現印度人的迷信崇拜之劣根性而有,隨而生起擴大到西域,凡有通商地區,皆散播迷信思想探之,後傳入中國。



比如漢傳佛教《大藏經》,目前15000卷,一千五百年來,平均每月增加一卷,此即利益之所在。換言之,平均每月便有一個團體在創制一卷的經文,無論是考古翻譯或無中生有,總之皆成功地成為佛教界認證的「真經」。
又比如明朝朱元璋動用國力在南京下令開刻的《洪武南藏》歷三十年完成,7000卷,各項收錄極其完備,乃至乾隆時期的《乾隆大藏經》同樣是7000卷。而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由日本天皇主導的《大正新修大藏經》,僅十年便收錄13500卷,觀之,僅跨越二百年便能增加一倍的經文,此即宗教利益之所在,人性貪婪之所趨。

無論考古挖掘乃至作舊創新,在宗教界的領域中,各項之生意皆有人不斷地在假作,此即中國佛教及道教的主要特性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